教学成果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申报
发布人:马学条  发布时间:2019-05-20   动态浏览次数:1157

 申请编号: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


教育成果奖申请书


 □教育研究类

 √教育实践类


成果名称:依托信息产业,强化创新实践-面向国际化的研

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程知群、刘国华、王光义、陈科明、柯华杰

成果完成单位(盖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起止时间:20141-201812

申请时间:     20195 10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制


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服务地方数字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难题,本成果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分类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解决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化问题;(2)通过产学研机制和实践基地建设,解决了研究生服务创业能力提升问题。(3)通过加强国际化交流,解决了培养环境的多元化问题。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采用“三点四类”方法构建分类分层次培养体系。为满足信息行业需求,分博士、学硕、专硕、工硕四类培养方式,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区分培养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2)采用“教研赛结合”方法建立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平台。为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融通课程、实践、项目、竞赛环节,在课程中强化基础,实践中训练领悟力、项目中培养科研能力、竞赛中提高创新协作能力。

3)采用“校企协同培养”方法创建产学研融通式培养机制。为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统一,通过校企共享优质资源,学术小组与企业专家定期交流,邀请企业导师授课等形式,进行双创教育。

4)采用“分层次多样化”交流合作方式构建开放协作的培养环境。为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构建了常态化的学术小组内部交流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模式。

3.创新点

1)培养机制创新:建立了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创新的研究平台,完善了学术研究的保障机制,校企协同指导,研究生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多渠道交流构建了新的培养机制。

2)育人模式创新:构建了导师主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以“思想引领、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的可持续育人环境,丰富了育人内涵。形成了创新驱动,学生自律的育人新模式。

4.应用及贡献

1)优秀人才培养,应用效果好。共培养研究生107人,研电赛连续两年获全国一等奖,共71人次获奖,共获全国奖15项,华东赛区奖12项,获国家奖学金1630余万元,40多人进入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称为技术骨干。

2)成果国内外推广,社会效益好。负责人受邀在全国第九、十届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做报告,交流教育实践成果。承担研电赛华东赛区6省测评,37所高校400多支队伍参赛。组建杭电-白俄罗斯研究生国际学院,开展全团队国际化交流,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完成人

姓     名

程知群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03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博导

联系电话

0571-86919081

现任党政职务

院长

电子信箱

zhiqun@hdu.edu.cn

邮政编码

310018

通讯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成果何时何地

曾受何种奖励

  1. 教育部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2018

  2. 校研究生十佳“我心中的好导师”称号,2018

  3. 第十三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8.8

  4. 第十二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7.8

  5. 第十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5.8

  6. 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3.7

  7. 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2013.8

  8. 研究生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2013.8

  9. 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3, 2012

  10. 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3, 2012

  11. 2014年第九届研电赛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2014

  12. 2016年第十一届研电赛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2016

  13. 2018年第十三届研电赛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2018

  14. 2018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华为杯首届创芯大赛优秀组织奖,2018

  15. 2018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组),20181/5

  16. 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生),20187/9

  17. 2016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20167/9

  18. 2015校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1/3



教学

  1. 主讲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射频通信模块设计与应用”,32学时/年,40人左右/年;

  2. 主讲专业型研究生课程:“电路设计原理与方法”、“射频接收端模块”、“射频发射端模块”和“电路加工和调试分析”,32学时/年,40人左右/年;

  3. 主讲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

  4. 主讲研究生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专题讲座”,32学时/年,200/

  5. 主讲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课程“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32学时/年,20人左右/年;

  6. 主讲本科生课程通信电子电路双语教学,64学时/年,80人左右/年;

  7. 主讲本科生课程电子信息类学科导论课16学时/年,480人左右/年;

  8. 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2015201620172018分别获得一二、一、一等奖3项,获得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三等奖各一项。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 1篇。

、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1.  “新工科背景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

  2. 第二期来华留学生英语品牌课程“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教育部,2016 年;

  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浙江省 2015 年度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4.  “支持多种题型的网络答题平台及大数据应用”,浙江省 2016 年度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5.  “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实验开放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浙江省 2016 年 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6.  “模拟 FM 通信综合仿真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 年度虚拟仿真 实验项目

  7.  “通信电子线路”,2016校级“立体教材”建设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8.   “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业与信息化教育, 2014 1 月,pp.25-28

  9.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电子交流技术’课程改革初探”,中国电力教 育,2012 3 月,第 9 期,pp.57-58

  10. 获得2018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及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二等奖。

  11.  “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程—设计与仿真”,2016年浙江省十二五优秀教材。

  12. 射频电路远程测试实验系统,全国高校自制仪器设备大赛全国二等奖,2018.10

  13. 在全国性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做学术报告2次。

  14. 创建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俄罗斯联合硕博学院,推广优秀教学资源。2017年在全校首次推动研究生国际化生源,并按照导师团队开展研究生国际化交流,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将在全校推广。推动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培养中,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创办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术论坛,建立了研究生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创建了学院第一个研究生射频电路设计和测试实训室,新开设了射频电路测试课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试点改革,在全校率先开展了企业导师授课的模块化课程。作为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秘书处单位,多次组织承办和协办了的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的比赛,承办了2015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带领团队老师多次组织研究生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电子赛设计大赛和全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极参加研究生教学改革,改革的成果在两次全国研究生学术大会上报告,并发表在相关的期刊上。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多于1人时,此页可**填写,主要完成人一般不宜超过5人。

()完成人

姓     名

刘国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503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989483722

现任党政职务

电子信箱

ghliu@hdu.edu.cn

邮政编码

310018

通讯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成果何时何地

曾受何种奖励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组),2/5,2018

  2.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52018

  3. 青年教学新秀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4.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4/92016

  5. 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工会,2015

  6. 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13

  7.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电路与系统),教育部,10/202018

  8. 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6

  9. 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 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5, 2012

  11. 校教学杰出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12. 校教学优秀奖3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20142015









1.授课:硕士课程“射频电路实训”,32学时/年;

2.指导研究生获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三等奖(徐雷,冯瀚,田健廷),2/2,2018

3.指导研究生获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三等奖(张振东,李晨,熊国萍),2/2,2018

4.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2016

5.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华东赛区一等奖-指导教师,2016

6.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华东赛区二等奖-指导教师,2017

7.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华东赛区一等奖-指导教师,2018

8.建设研究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2016

9.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实验开放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60058),2017-20181/5

10.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教育部,2017

11.《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程—设计与仿真》,“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2017),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3

12.非对称高回退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9):91-951/4

13.基于LabVIEW的射频通信电路实验测试平台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8):88-913*/7

14.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联合指导4人;

15.指导研究生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EI期刊论文1篇,一级期刊论文4篇。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完成人

姓     名

王光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703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二级)/博导

联系电话

0571-86915104

现任党政职务

电子信箱

wanggyi@163.com

邮政编码

310018

通讯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成果何时何地

曾受何种奖励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组),3/5,2018

  2.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

  3.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9

  4. 国家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验)带头人,教育部,2009

  5. 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6-2017

  6. 国家级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2014-2016

  7.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政府,2012

  8. 浙江省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工会,2011

  9. 浙江省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厅,2014

  10. 高校优秀教师三等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9

  11.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2012

  12.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2012

  13.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2016

  14. 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

  15. 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

  16. 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委,独立,1997

  17. 山东省优秀教师,1997




  1. 授课主讲硕士非线性电路理论及应用每年32节,共计96节;

  2. 授课主讲博士非线性电路理论及应用每年32节,共计96节;

  3. 指导硕士研究生45人;

  4. 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

  5. 指导博士获得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2项;

  6. 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2012

  7. 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2012

  8. 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2016

  9. 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10. 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11. 指导硕士研究生2人获得校优秀论文;

  12. 负责研究生课程建设,承担校级“研究生核心课程”项目的研究;

  13. 指导研究生获得IWCFTA会议最佳论文奖;

  14. 指导研究生发表1-4SCI论文15篇;

  15. 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

  16. 负责校级研究生实践平台的建设工作。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完成人

姓     名

陈科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811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116788170

现任党政职务

电子信箱

keming@hdu.edu.cn

邮政编码

310018

通讯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成果何时何地

曾受何种奖励

2018年获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组)

2017年科技部主办的2017年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获金点子奖

2016中国电子学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工作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两方面:

1.开设研究生课程“无线组网技术”;

2.代表学校参加科技部主办的2017年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获金点子奖;

3.担任杭电宁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2014年创办杭州轨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司快速成长为杭州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成长中小型科技企业;

5.多次被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电子学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完成人

姓     名

柯华杰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310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联系电话

131116788170

现任党政职务

电子信箱

khj@hdu.edu.cn

邮政编码

310018

通讯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成果何时何地

曾受何种奖励

2018年获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组)

2016 年参与获得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生英语品牌课程”




1.2015-2018年担任研究生课程“博士生专业英文写作”;

2.自主研发智能教学平台,推进研究生课程信息化;

3.2016年获得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支持多种题型的网络答题平台及大数据应用”;

  1. 2016年参与获得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生英语品牌课程”;

5.参与团队研究生管理和建设;

6.协助并推进国际化学术交流、参与举办国际会议。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联 系 人

丁永波

联系电话

0571-86919142

传    真

0571-86919140

电子信箱

dyb@hdu.edu.cn

通讯地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

310018

1.制度建设作保证:在研究生管理中,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如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协会和竞赛奖励规定等。

2.国际工作有新招:率先在全校建立导师组织研究生出国交流机制,成效显著,得到校领导和国际处充分肯定,并在全校作经验推广。学院专门设置了外事秘书岗位,由外语专业毕业人员担任,承担国际化接待工作,建立了国际化大使制度,开设了学院首个全英文课程,

3.学生竞赛列前茅:作为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秘书处单位,多次组织承办和协办了的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的比赛,承办了2015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组织研究生多次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电子赛设计大赛和全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并取得了三个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3.创新改革见成效:创建了第一个学院级研究生论坛,即电子信息学院ESI研究生学术论坛,建立了研究生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创建了学院第一个研究生射频电路设计和测试实训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试点改革,在全校率先开展了企业导师授课的模块化课程。

4.创新性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成果显著,并在两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受邀作大会上报告,推广研究生培养改革成果,得到相关研究生培养高校的肯定。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联合申请项目此页可**填写,主要完成单位一般不宜超过3个。

四、推荐、评审意见

程知群教授领导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多年从事研究生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创办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术论坛,建立了研究生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创建了学院第一个研究生射频电路设计和测试实训室,新开设了第一个射频电路全英文课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试点改革,在全校率先开展了企业导师授课的模块化课程。作为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秘书处单位,多次组织承办和协办了的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的比赛,承办了2015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组织研究生多次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电子赛设计大赛和全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并取得了多个一等奖的好成绩。积极参加研究生教学改革,改革的成果在两次全国研究生学术大会上报告,并发表在相关的期刊上。率先在全校建立导师组织研究生出国交流机制,成效显著,并在全校推广。

该成果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分类培养、学科竞赛、产学研融合、国际化交流等方法,建立了一套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明显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完成的成果在5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和检验,具有推广价值。

建议推荐为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教育成果一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评审组签字:

年    月    日

复评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会理事长签字:

年    月   日

五、附件目录

1.反映成果的总结(不超过5000字)

2.其他相关支撑材料,将电子版(pdf格式)刻到光盘内提交,需列出光盘内支撑材料目录。




成果总结报告

近年来,浙江省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780多人,为了在规模化培养下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国家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基本思想是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工作为主,通过开展科研项目,重点培养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开展工程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基于该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特点和学院研究生实际状况,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分类分层次建立不同的培养制度、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通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显著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成果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1成果内容和解决方法

1.成果背景

该成果来源于成果完成人主持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研究》(JXGG2013ZD004)、2013年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国际化课程《微波电路设计》(PPKC2013YB009)、2014年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重点项目信息化课程《射频通信电路设计与实践》和2017年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非线性电路理论及应用》(HXKC2017007)。2014年后为实施应用阶段。

成果完成人结合自身研究生管理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和应用对象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研究生,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研究生,主要解决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新技术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创业的需求,以及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所需软硬件平台资源和国际化建设问题。

2.成果主要内容和方法

1)采用“三点四类”方法构建分类分层次培养体系

知识经济背景下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立了一种“依托信息产业,强化创新实践-面向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成果的应用覆盖我校电子信息学院992名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高,效果显著。招生研究生包含博士和硕士生两个层次,分为博士、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非全日制)四个类型。如图2所示。通过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为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三个研究生培养点创建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以及在各类研究生学科竞赛取得全国前列成绩奠定了基础。

2研究生的三个培养点和四个类型

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采用差异化课程体系,学术型采用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型采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分析新形势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制定学科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研究生实际现状,优化课程结构,在保证专业研究基础课学习上,着重加强应用型课程数量;○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应用案例和动手能力培养;○开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专题讲座”一课,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国际化教育,开设了全英文课程“RF Circuits Design,由留学回国人员担任主讲老师,吸收国外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负责人受邀在第九、十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做大会上报告,成果发表在《工业与信息化教育》期刊上。

学术型研究生突出科教融合和优质化培养,专业型研究生采用产学结合和特色化培养。针对不同培养需要和能力要求修订培养方案,学位类型与人才培养定位见图2所示。工程硕士要求同专业硕士,面向工程应用,更加注重工程实践。根据培养计划,瞄准学术前沿,调整课程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如开设了必修课“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开设了企业导师模块课。专业型研究生在非学位课程中增加了实验实训内容,与两个国家级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享资源,投入120余万元,为“集成电路专业实验室”增加了7套射频设备,新开设“射频电路实训”课程,编写了课程配套讲义,选课研究生97人,为解决实验资源紧张的问题,自主研发了“射频电路远程测试实验系统”2018年中国高教博览会上获全国高校自制仪器大赛二等奖(总获奖率仅8%。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3获全国二等奖用于研究生教学的自制实验仪器系统

导师采用因材施教的分类分层次培养体系,使得每位研究生结合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定位,有针对性的找准努力方向,结合论文课题和所在团队导师组的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热情,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团队共培养硕博士生107人,其中16人获国家奖学金,8被推荐获省优秀毕业生,7人获校优秀论文,研究生电子竞赛获得全国奖71人次,其中一等奖9次,团队中我校自主培养的首位博士发表SCI期刊论文8篇。

2)“教研赛结合”方法建立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平台

以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师组通过将课程、实践、项目、竞赛环节融通的方式,在课程中强化基础,实践中训练领悟力、项目中培养科研能力、竞赛中提高创新协作能力。首次建立院级研究生EST学术论坛,为我院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搭建了互动平台,见图4

4教研赛结合提升创新实践

团队始终围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导师为每位研究生定制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强调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要求研究生通过阅读射频微波与非线性电路领域的经典和最新TOP期刊文献来提高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导师亲自指导实践环节教学以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射频和非线性电路的测试设备,理解测试原理、设计测试方案、分析测试结果。

科研项目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经,导师承担研究生参与的国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9,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20篇,其中王光义教授发表ESI高被引论文2,班冰冰硕士生2018获得IEEE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共获授权专利41其中发明专利19

导师组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研究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课题内容,自主申请创新基金和芯苗计划项目14项,提高项目规划、方案论证、报告撰写、项目实施能力。

为加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知识运用技能,学院以竞赛为抓手,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学生培养立足于信息行业,组织研究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智慧城市APP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赛事,研究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以赛促研,以赛助研,在竞赛的压力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竞赛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工程人才,教学成果十分突出。由于导师的重视,近三年团队研究生参加各类竞赛71人次,其中获全国比例为66.4%

3)“校企协同培养”方法创建产学研融通式培养机制

为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统一,建立了学校与企业或其它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机制(图5)。在导师主导下,学术小组定期与企业工程师交流,邀请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开设企业导师课,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先后邀请诺基亚、Qorvo、上海顺芯信息科技、杭州轨物科技和芯星通等公司17人次技术专家开设企业导师课,对射频电路设计测试、集成电路设计、4G-LTE系统测试进行授课和指导。

5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学院为拓宽就业面和提高实践效果,组建了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本团队聘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和中科院苏州纳米仿生技术研究所等校外导师,与中电41所联合共建实验室为拓宽研究视野,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实现研究方向的优势互补,团队已派驻3硕士生赴中科院纳米所开展GaNSi异质集成研究,27名研究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其它科研院所参与项目研究。

团队和导师重视文化育人,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思想引领下开展人文关怀和文化建设,建立以导师组和产学研融通创新实践下的育人机制。○培养求真务实精神。在研究生培养中,关注研究生综合能力,不仅关注学术成果,也倡导培养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挥表率作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导师以身作则,勤奋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二是在研究生中培养树立典型和榜样效应。○重视就业引导。以多种形式关心毕业班研究生就业,包括就业指导、导师关怀、成员协助、毕业研究生返校交流等。○培养共同情感和价值理念。培养成员具有报效国家信念,树立使命感,把“担当、坚韧、真诚”作为优秀品格标志。倡导团队一家人,具有共同情感,同心协力方能成事责任心。团队成员除了科研交流,也重视情感交流,成员有强烈的团队荣誉感。2018年“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比,团队成员(含已毕业研究生)展示了高度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团队荣誉感,程知群教授团队获得“十佳导学团队”。

4)“分层次多样化”交流合作方式构建开放协作的培养环境

广泛深入的国际学术交流,是科研的助力,同时也是提高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途径。学院在研究生出国交流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专门设置了外事秘书岗,聘任外语专业毕业人员担任,用制度的方式落实研究生国际化指标。三年来,团队和导师积极创造条件,对外交流常态化,为研究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机会。主要措施有:○校内双语交流。导师组织每周组内讨论,每两周大组交流;○聘请海外高层次**教师。学院聘请海外学者18人,共同指导研究生;○来华交流访问。2016年来,团队邀请外学者为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17场;○承办协办国际学术会议11场;○团队导师出国访学交流半年以上11人次

研究生出国访学交流。开创以团队导师为单元外派研究生出国交流,仅2018年学院研究出国交流52人,团队有12位博士和硕士生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其中2018一位导师的研一学生8人全部派出交流学习。合作交流的层次和内容如图6所示。

6开放合作交流机制

3.成果创新点

1)培养机制创新:建立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学研长效机制

通过课程体系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创新研究平台,完善了学术研究的保障机制;通过导师组与企业技术骨干的联合指导,研究生深度参与技术研发,熟悉产业开发流程和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在校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和双向互动,实现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与知名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热情;最终形成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的长效机制。

2)育人模式创新:建立导师组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坚持导师育人主体作用,团队建立以“思想引领、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的可持续育人环境,丰富育人内涵。通过情感认同凝聚队伍,以生为本激发活力,就业导向增加动力,促进团队高效运行。通过实践教学、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勇于探索,深入问题本质,强化创新意识,培养“钻研执着”的进取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个人品质。最终形成创新驱动,学生自律的育人新模式。

4.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

  • 成果应用期间,71人次研究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其中研究生电子竞赛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7年获全国总决赛最佳论文奖,共获全国奖15项,华东赛区奖12项。

  • 研究生获得创新科研基金和芯苗项目14项,获国家奖学金16人,共获资助30余万元。

  • 近三年来,团队共培养研究生107人,其中2位国内访问学者。通过成果的推广应用,团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毕业研究生40人进入诺基亚、爱立信、华为、海康等知名企业,成为射频技术骨干,2人进入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袁方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成为科研骨干。

  • 团队负责人受邀在全国第九、十届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做报告,交流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获得与会专家肯定。

  • 2015承担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2016年承担华东赛区选拔赛,共有来自100所高校507支队伍参2017年和2018年我校作为秘书处单位分别参与组织在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评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好的辐射效应。

  • 团队负责人首次建立杭电-白俄罗斯硕士博士国际学院,培养国际人才,2018年招收70人,在杭电和白俄罗斯同时注册,在杭电-白俄罗斯硕士博士国际学院学习一年的课程后,选拔部分优秀学生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

  • 2017年在全校首次推动研究生国际化生源,并按照导师团队开展研究生国际化交流,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将在全校推广。推动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 学院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台湾长庚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建立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研究生。

  • 团队成员担任宁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促进研究生科研与教学成果转化

主要成果和对外交流情况如图7所示。

7成果与交流情况

附件下载: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佐证材料申请表.pdf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佐证材料成果报告+佐证材料.pdf